Myra Hess:戰火中以音樂點亮希望之光 - 38非凡女力 |在戰爭轟炸下的城市中,6年不間斷地舉辦音樂會

Myra Hess:戰火中以音樂點亮希望之光 – 38非凡女力 |在戰爭轟炸下的城市中,6年不間斷地舉辦音樂會

Myra Hess 與倫敦國家美術館午間音樂會的始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倫敦經歷了德國空軍的猛烈轟炸(即「閃電戰」,Blitz)。從 1940 年開始,英國政府為了安全起見,關閉了劇院和音樂廳,大多數文化活動被迫停止。然而,這座城市的音樂並沒有因此沉寂,因為 Myra Hess 站了出來。

音樂會的起源:音樂不該被戰爭吞噬

1940 年 9 月,Myra Hess 意識到戰爭帶來的不只是物理上的破壞,還有文化與精神上的荒蕪。她堅信音樂能夠撫慰人心,於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在倫敦國家美術館(National Gallery)舉辦免費午間音樂會。儘管博物館內的藝術品已被移往安全地點保存,但建築仍然完整,能夠作為臨時音樂廳。

她的提案得到了政府和藝術界的支持,並且在 1940 年 10 月 10 日舉辦了第一場午間音樂會。當時,倫敦依然處於空襲的陰影之下,但這場音樂會吸引了超過 一千名觀眾,遠超預期。

音樂會的運作模式

這些午間音樂會不同於傳統音樂會,它們在每週一到五的中午舉行,門票價格低廉,讓所有人都能參與。Myra Hess 本人經常親自演奏,並邀請其他音樂家一起參與演出。

演出曲目以巴赫、貝多芬、舒伯特等古典音樂為主,特別適合在戰時提供精神慰藉。 其中,Myra Hess 自己改編的 巴赫《耶穌,世人仰望的喜悅》(Jesu, Joy of Man’s Desiring) 成為這場音樂會的象徵性作品。

音樂會的影響

這場音樂活動從 1940 年持續到戰爭結束,共舉辦了近 2000 場音樂會,成為戰時倫敦市民生活中的一束光。即便城市仍在遭受轟炸,音樂從未停止,Myra Hess 和其他音樂家仍堅持演出,讓人們在戰火中找到短暫的平靜與希望。

1941 年,她因這項貢獻獲得 大英帝國爵級司令勳章(DBE),成為 Dame Myra Hess。這些音樂會不僅提升了倫敦人的士氣,也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偉大的文化堅持之一。

戰後的影響與傳承

這場音樂會的精神並未因戰爭結束而消失,倫敦國家美術館後來持續舉辦類似的音樂活動,以紀念這段歷史。Myra Hess 的名字也因此成為音樂與希望的象徵,提醒後人——即便在最黑暗的時刻,藝術仍能帶來光明與勇氣。

發佈留言

購物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