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人覺得現在大家熟知的鋼琴是由「大鍵琴」演變而來,但是…更早之前呢?
鋼琴是「鍵盤樂器」及「弦鳴樂器」結合的完美型體,最早的鋼琴前身是純粹的弦鳴樂器 -「Hammered Dulcimer(擊捶揚琴)」。
🔸Hammered Dulcimer 擊捶揚琴

演奏方式與國樂的楊琴類似,構造卻簡單許多,幾乎只有兩個八度音階,可以依據演奏者敲擊的力道大小或是「在擊錘附加柔軟物」做音量微調;由於構造簡單,世界各地幾乎都有類似擊錘楊琴的樂器,且各有不同特色。
接下來,是「鍵盤」加入時間—「Clavicordo」翼琴
🔸Clavicordo 翼琴

較廣為熟悉的名稱是「小鍵琴」,此時已有鋼琴雛形,聲音非常小聲輕柔,彈奏者已經可以用手指的力道控制音量大小,是巴洛克(巴哈)、古典時期(莫札特)音樂作曲家喜愛在家中作曲使用的樂器,外觀呈盒狀、體積小,隨身攜帶非常方便;發聲機制是通過鍵盤擊打琴弦切線的弦鳴樂器,聲音與吉他類似。
🔸Harpsichord 大鍵琴

大鍵琴最早的紀錄是在14世紀出現。
從15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到18世紀盛行歐洲,外觀的黑白鍵與現代鋼琴相反,發聲機制類似弦樂撥弦,因此聲音清脆,且彈奏上無法使用手指力道直接改變音量及音色。
18世紀最接近鋼琴的前身「古鋼琴」出現後,地位迅速被取代;直到20世紀,隨著古典演奏的流行,大鍵琴才重新受到關注。
🔸世界上第一台「鋼琴」—「Gravicembalo Col Piano E Forte」(輕柔響亮的翼琴)

由Bartolomeo Cristofori 在1700年製造 – 為了做出演奏者「只需改變彈奏力度,就能控制音量大小」的樂器而發明。
Bartolomeo Cristofori是首位成功製造出錘擊式鍵盤樂器的人,因此他被視為鋼琴的發明者,在「Cristofori’s Piano」問世後,有長達75年沒有任何人能設計出靈敏度超越它的鍵盤樂器。
現存由Bartolomeo Cristofori 親手製作的鋼琴,只剩下3台,分別在紐約、羅馬及德國。

以上就是鋼琴的演化簡史。